站在双桥路12号院的电子城·数字新媒体创新产业园门前,横穿的钢筋结构和红砖浮雕映入眼帘,工业遗存与现代设计擦出了“新火花”。"
原来,园区前身是北京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制造厂,占地7.9万平方米,自2019年开始“蝶变”。走进园区,会发现昔日工业遗存的暗沉早已不在,老旧厂房在彰显着新的魅力,焕发着新生机。“目前园区企业入驻率接近90%,配套书坊、餐饮也已陆续入园。”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在园区南广场,废旧天吊已经焕然一新,橙、蓝、白三色的粉刷,让它摇身变成了园区标志性设施。“还有部分设施在紧锣密鼓地改造当中,园区接下来还有党建文化墙、音乐餐吧、电竞场馆等多重‘惊喜’,满足企业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,丰富业余生活。”
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接下来,在做好园区硬件设施改造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,我们将充分利用5G时代的网络优势,实现数字文化、艺术展示、时尚街区等多元素的有机融合,聚焦数字内容产业、新媒体产业,全力打造集数字新媒体、数字娱乐、5G体验等于一体的文化科技示范园区。”
不同于电子城浓郁的工业化气息,“崭新”“现代”“高大”是位于化工路北侧的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、国家版权创新基地给人的第一印象,园区由A、B、C、D四座楼宇构成,于年初正式开始运营。
“目前企业入驻率已达70%,企业入驻之后,我们这儿的人气儿明显旺了起来。”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园区人多了,管理自然得跟上。我们引入了数字化通行解决方案,开启楼宇‘数字之门’,为入驻企业配备3万平方米的商业服务区及多个会议室,可以满足入驻企业多种需求。”
全方位服务企业,文化氛围的营造必然是少不了的。由园区中央的下沉广场可以进入党建活动中心,这里设有特色主题书店、版权功能服务区、文创产品展示区等板块,未来投入使用后将为企业人员免费开放。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今后,我们会进一步聚焦‘文创+科技+金融’领域,重点发展‘出版版权、游戏电竞、有声阅读’三大核心业务,不断为企业搭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,努力构建集商务办公、文化展示、专业服务、娱乐休闲等于一体的特色智慧化园区。”
近年来,国家文创实验区深挖文化富矿,加快“腾笼换鸟”和转型发展,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,形成了“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的朝阳模式”,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发挥了突出的示范作用。支持园区布局数字新媒体、数字广告、数字出版、网游电竞等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,培育了电子城·数字新媒体创新产业园、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、E9区创新工场等一批文化科技园区、智慧园区。
下一步,国家文创实验区将实施“园区品质提升行动”,继续引导文化产业园区(基地)高质量发展。加强园区分级分类管理和精准服务,鼓励园区立足发展优势,创新运营理念模式,重点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、经济贡献大、综合实力强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园区和文化消费特色园区。
(来源:国家文创实验区)